第一章 前言 前言 城市社区景观鱼池或人工湖多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很容易受污染,并呈现富营养状态,具体表现为水体发绿,甚至发生藻类漂浮(即所谓水华现象)、透明度低、上层好氧,下层缺氧、鱼类死亡、水体发臭等等。富营养水体对人们的健康休闲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必须进行有效治理。目前,对于中小型湖泊的治理,大多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生态法等,工程实施中需要对其进行选择、优化组合。 附:景观水体污染形成原因 城市的景观湖泊水体污染主要是污染源的面源污染,如天然降雨、地表径流、大气降尘、地下补给水营养盐污染、长期积累的湖泊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等。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疯长, 发生“水华”现象,产生异味,甚至可能发黑发臭。 第二章 人工湖泊/景观水生态净化管理目的及治理目标 管理目的 1、 湖泊、景观水体常年能正常运行,清澈见底; 2、 补水可用中水,景观湖水且可用浇灌用水用来节约资源; 3、 运行维护费用低,是常规费用1/10; 4、 不破坏原景观设计; 5、 符合国家环保政策,使该房产项目成为当地生态社区典范,形成轰动效应; 设计依据 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 景观湖泊污染源、水体现状调查 治理目标 1、水体理化指标: 水质指标 | 水质标准 | 溶解氧 | ≥3 mg/l | PH | 6.5~8.5 | 色度 | 水体为碧绿色 | 透明度 | 大于1500px | 臭和味 | 水体无异味 |
2、水体表观指标 整个水体富营养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水体不呈现出“水华”现象,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透明度达到60厘米以上, 并实现人工湖景观效果。 第三章 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 根据甲方对湖泊水体水质要求,结合处理用地平面图,选择合理工艺路线,要求运行稳定可靠、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廉。在设计中各处理单元尽可能适合现场条件,以减少动力消耗。 工艺设计指导思路 总体思路是采用生态恢复的方法,首先通过过滤器除去景观水体中浮游藻类,提高湖水透明度,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必须保证浅水区清澈见底,创造附生藻植被恢复的条件。 处理工艺流程及原理 1 、工艺流程 根据景观水体富营养发生的特点,我公司拟定的水体处理工艺设计如图所示:  湖泊生态构建工艺流程
2、工艺说明: 针对这类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体水处理工艺,我们主要采用生态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方法来控制。首先设备除去湖泊水体中浮游藻类,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抑制湖泊浮游藻类的生长,必须保证浅水区清澈见底,其中浅水区要做到清澈见底,创造水生植被恢复的条件。有效改善湖泊水环境,具有极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治理效果 通过我们的合理规划和治理,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 可以达到绝佳的景观效果,作为项目不可多得的景观亮点;因为我们是用生态治理,长期不用换水,水质清澈见底;可以养鱼,配合水生植物,可以作为居民亲子园、购房者、投资商心情大靓的地方; 2、 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省钱;无需投入治理的基建费用,常规费用的少许即能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 3、 环保生态,无二次污染,为社区添美景;治理方案是用生态过滤为主,物理杀菌为辅,绝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可以成为居民的生态教育基地。 4、 业户方便省事,无需付出更多管理精力;


第四章、我们的技术优势 我们的技术优势 1、 我们拥有与景观设计公司合作多年的默契,有着丰富的沟通经验,能在充分考虑水处理效果的同时兼顾到最好的景观效果; 2、 运行维护费用低,因其是以生态治理为基础,不投药,少用电,不产生二次污染,一旦生态系统形成,维护费用可降至很少; 3、 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做到中水回用,自我净化,几年不换水; 4、 所有相关工艺和技术不会占用建筑面积太多,全部可在湖景内构筑,形成育人美景基地; 5、 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简化操作管理程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6、 技术有保障,我们做过大大小小相关案例上百个,景观水已做到长期不换水有一支国内相关领域最强大的技术队伍; 7、 系统可扩展性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性,从减少污水处理成本费用到整个社区水处理运行成本到生态屋顶到雨水花园及人文精神面貌可以持续替进; 8、 教育美化基地,通过我们处理的景观水全部实现内部循环净化,无需换水或少换水,全部基于生态理念,既美化环境,又可引导社区居民爱护环境;
|